义工,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,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施,也是实践菩萨道的人。义工在服务大众、服务社会的同时,也是在不断的提升自我、完善自我、成就自我,传播爱心。
做义工的意义
欲为诸佛龙象,先做众生马牛。
——《华严经》偈句
这个偈句提醒我们“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”,也提醒我们做事情应从最基本的做起,这样才会逐渐进步,提高自己。 三宝的福田超过世间善法的福田,身为三宝弟子,自当时常亲近三宝,无条件地护持三宝,积极地向三宝学习,以“上求佛道下化众生”为己任。
如何才能做到“上求佛道下化众生”呢?
就要深信因果、依教奉行,通过“闻思修”和“信解行证”的次第来达到圆满成就。
发心在寺院做义工是践行菩萨道,不但要义务地服务大众,更要按照佛法的教义去做事,在实践中自利利他。
在寺院做义工的意义,可以概括为五点:
一、实践所学所修。
二、积累福慧资粮。
三、护持常住办道。
四、亲近诸善知识。
五、促进社会和谐。
做义工的功德
福报是修来的,能付出便有福报,更何况是在三宝的这块福田里奉献自己的身体、精力、时间,放下自我的执着,融入到义工团体当中护持寺院。
以寺院的需要为需要,尽心尽力去做,便是“无我”的表现,在做义工时存好心、说好话、做好事,让“身、口、意”三业清净,心心相念的是寺院的需要,自然能消除业障。
虽然可能没有存求回报的心,但是无量无边的福报与功德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增长。
佛是福慧两足尊,我们向佛陀学习,实践佛陀的教法,就能积累成佛的资粮。若能将做义工的功德,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,则功德更为殊胜。
做义工的心态
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 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——《华严经》
修行要在心态上改变,更要在行为上修正乃至最终圆满。做义工,也必须建立在正确发心的基础上。概括起来,做义工的根本发心应当存有信心、恭敬心、慈悲心、菩提心、感恩心、坚固心、长远心等。
信 心:信为道源功德母。
恭敬心:一切法从恭敬中得。
慈悲心: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。
菩提心:上求佛道下化众生。
感恩心:感恩父母、国家、三宝。
坚固心:不中道而废,不见异思迁。
长远心:一步一个脚印的实修实证。
佛法是智慧的信仰,当明理并发心发愿找准自己的定位后,学佛会更有方向,修行也会更有动力,做义工也会更加法喜充满。
如此依教奉行的实修实证,自能与道相应,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,为成佛打下坚实的基础。 义工注意事项 发心在寺院做义工,没有固定要做什么事,也没有固定的什么时间才可以去做,需要听从寺院安排,简言之即:哪里有需要,就到哪里去。
当我们去寺院做义工时,无论什么身份、什么工作、修了多久,有一些细节需要我们格外注意,才能更好地尽好护持的责任:
一、爱国爱教,依法依规,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。
二、树立正信,恭敬三宝,精进修行,自觉抵制邪教迷信。
三、有事咨询客堂,不可在寺院随意攀援、说笑打闹闲聊。
四、遵守寺院的制度,不说、不听、不传是非,维护和合。
五、听从寺院的安排,恪尽职守,不私自离开护持的岗位。
六、十方丛林十方成就,需要爱护寺院的物品,处处惜福。
七、发心做事情要量力而行,不可透支身体,更不应攀比。
在寺院做义工,还要观察并对治自己的烦恼,把自己做义工时的欢喜带到日常工作生活中,将佛陀宣讲的无上真理传播出去,让身边的有缘众生都感受到佛法的清凉。